“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高度,对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了部署。
11月6日,外国语学院党委前往太湖雪蚕桑文化园开展了“以外语之声,传非遗之美,树文化之信”主题党日活动,双语学习桑蚕丝织文化,感受千年农桑文明。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种桑、养蚕、织丝的国家。据展厅内资料介绍,在新石器晚期,古代劳动人民就有了种桑养蚕的技能,亦有丝织物的出现。4700年前,太湖流域已有了被誉为”世界上原始农业时期最伟大创造”的养蚕、取丝、织绸工艺。2009年,“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sericulture”“silkworm”“silk” ……在蚕桑园中,教师们共同学习、探讨蚕桑起源、诗词、技艺等文化的表述译法、核心词汇的语境和语义。双语研习中,党员教师们纷纷表示,不断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力求翻译准确、语言规范、行文流畅,才能在课堂上更好地讲给同学们听,传播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树立文化自信。新征程上,需要我们外语教师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努力培养具有一定文化传播能力的人才队伍,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