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常熟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切入口,搭建起服务学生成才成长的新平台——“三点半”工作坊。“三点半”工作坊通过以德树人、以智启人、以体育人、以美化人、以劳塑人,采取浸润式、融入式、体验式、陪伴式等教育方式,力求做到五育并举,在第二课堂的活动中浸润学生文化素养,提高专业学习能力,提升身心健康水平,增强职业技能和职业体验,全方位陪伴学生成长,促进大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的全面发展。
工作坊将刻纸、苏绣、缠花、花边……这些非遗传统手工艺带入大学生第二课堂,让新时代外语专业的学子、文化传播的使者零距离地感知传统文化技艺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自觉。
艺术启迪灵魂
“三点半”工作坊将非遗手工制作与大学生品格塑造有机结合。
刻纸作为考验耐心和细心的手工,需要格外耐心细致。同学们在老师的引导下,有条不紊地投入到刻纸的世界,小心翼翼地拿起刻刀,一点一点地刻出图案。经过精雕细琢,在大家的刻刀下,莲花的一尘不染、松柏的高风亮节、竹子的刚正不阿等优秀品质一一展现,一幅又一幅的廉洁刻纸作品展现在大家眼前。“看!这是我刻的松树!”“这朵莲花可好看了!我刻的!”同学们兴奋地展示着自己的刻纸作品。一幅幅构图巧妙、立意深远、质朴灵秀、剪技不凡的廉政剪纸艺术作品,让同学们在享受艺术陶冶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生动直观的廉政教育和深刻的思想启迪。
巧手缔造美丽
“三点半”工作坊将非遗手工制作与大学生美育有机结合。
苏绣是一门古老的手工艺,具有“精、细、雅、洁”的特点,通过非遗手工艺制作,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修炼“慧眼”,时刻发现生活中的点滴美丽。
渐变粉红的合欢花,金黄灿灿的银杏叶,橘黄澄澄的枫树叶,图案虽简单却应景,如冬日的暖阳洒满人心。在郭银亚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从手忙脚乱到渐入佳境,渐渐掌握了苏绣的针法,一针上一针下,一片片叶子绣出来了,满满的成就感。作品完成后,20级周玉同学难掩兴奋地说:“第一次接触手工类的非遗制作,特别新奇,苏绣很考验耐心细心,苏绣作品也淡雅精致,我非常喜欢。”
劳动锻塑品格
“三点半”工作坊将非遗手工制作与劳动教育有机结合。
在“三点半”工作坊的缠花课堂上,一缕缕五颜六色细丝线弯弯萦绕在同学们灵活的手指中,同学们耐心地一条一条从中扯出慢慢缠绕,细腻的手法展现出了他们对于缠花的浓烈兴趣。高莹老师说:“缠花看着很简单,实则不能毛躁、取巧,需要心无杂念、态度端正,才能最终缠绕出如此美丽的花朵。”近两个小时的活动,在指尖不停地缠绕中,同学和老师的心越缠越近,同时大家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体验传统手工艺的精妙和古人对美的追求,在实践中体会手工劳动的不易。
“最普通的事物,换个角度看,会别有洞天。”一片普普通通的纸条,经过卷、折、捏、剪和拼贴组合等就会变身为画面立体、风格绮丽的工艺美术品。在同学们的一“卷”一“粘”中,纸条呈现出不同形状,构成五星红旗、天安门等形状各异的立体画面。“时间过得太快了,没想到花了两个小时才把五星红旗做出来,我感觉才过了没多久。”参与活动的同学意犹未尽,英语师范专业苏悦同学说:“这次学会了做衍纸的方法,以后我会运用到中小学的第二课堂中,让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
除了“非遗课堂”,“三点半”工作坊的辅导员们结合自身专业和特长,还开设了有关思政、文化、体育、美育、手工、“舞动心声”、养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资助等课堂活动,目前已经开展活动20余场,深受师生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