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下午,外国语学院在成道楼音乐厅举办信仰公开课暨法治宣传教育周法治讲座。为认真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 三中、 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法治教育,讲座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高新华主讲,外国语学院专职组织员李倩主持,学生党员以及部分学生聆听讲座。

法律与生活息息相关,提高公民意识是依法治国的必要条件。本次讲座以《生活中的<民法典>》为主题,高新华教授用一系列生活中的法律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述了《民法典》的内容,呼吁同学们提高法制观念,做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讲座伊始,高新华介绍了《民法典》的总体情况和推行意义。他特别指出,《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接着,高新华分别从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七个方面,举例分析了“绿色”成基本原则、网络虚拟财产权、人格独立成编、隐私和个人信息权、离婚冷静期、代位继承人的范围以及文体活动自甘风险等法律条文。语言通俗,案例浅显易懂、引人入胜。其中,在“‘绿色’成基本原则”一例中,高新华表示,我国已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绿色”成为发展的重中之重,并结合校园内垃圾分类一例予以展开分析。

本次讲座使同学们对《民法典》的内容和意义有了一定的了解,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使同学们增强社会主义法治意识,提高法治素养,做守法公民,树立对宪法的尊重和信仰,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